四川一学生向教育局举报“学校食堂饭菜吃出蛆”,却遭工作人员辱骂,教育局官方回应称“正在处理”。如何看待这一事件及其后续处理?

针对网传四川苍溪县教育局工作人员接听值班电话时辱骂举报学生的情况,苍溪县教育局于2025年4月27日发布核查通报,内容如下:

1.涉事工作人员处理:值班人员范某某在接听举报电话时,言语失范,存在辱骂行为。目前,范某某已被停职检查,并接受进一步教育处理。

2.食堂饭菜质量核查:经工作组实地检查,走访就餐学生、陪餐教师及家长代表,未发现该校食堂饭菜存在异物或异味,也未接到其他师生类似反馈。

3.学生睡眠时间核查:该校为寄宿制学校,学生晚自习后21:30就寝,次日6:30起床,符合中小学生睡眠管理要求。

教育局感谢社会各界对教育工作的监督与支持,并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安全监管、教育教学指导及举报受理处置工作,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2 个回答

花花

首先,教育局工作人员在处理检举时使用不当言语,严重违背了公共服务部门应有的服务宗旨和职业操守,给部门形象造成负面影响,也伤害了学生作为检举人的信任。这种行为反映出部分公职人员服务意识淡薄、态度不佳的问题,值得深思和警醒。

其次,关于饭菜中是否存在蛆虫的问题,官方核查结果与学生检举内容存在差异。这可能提示我们在面对此类事件时,需要更严谨的调查流程和更透明的信息公开。工作组的实地检查和走访虽未发现异物,但学生作为直接当事人提出此问题,理应得到重视和深入探究。应确保调查的全面性、客观性,排除一切可能的疏漏,以还原事实真相,维护学生的权益和健康安全。

再者,学生对晚自习时间安排及食堂饭菜的检举,反映出学校管理方面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或隐患,即便经核查睡眠管理符合要求,也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审视和优化学校各项管理规定及执行情况,切实满足学生合理诉求,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雪谷连城

一、核心问题

1、值班人员失范暴露服务意识缺失

范某某在接听诉求反馈专线时,未遵循“首问负责制”原则,反而以“读书无用论”等不当言论回应学生,严重违背公共服务岗位的基本职责。此类行为不仅损害诉求提出者权益,更可能对其他学生形成“问题反馈失效无用”的负面示范,导致问题被掩盖而非解决。

2、食堂卫生核查需第三方介入

教育局通报称,经实地检查及走访学生、教师、家长,未发现食堂存在异物异味。然而,核查主体为教育局自身,且未披露具体检查流程与检测标准,可能引发公众对结果客观性的质疑。例如,未说明是否对涉事批次饭菜进行留样检测,或是否邀请市场监管部门参与,导致核查结论说服力不足。

3、投诉渠道缺乏闭环管理

学生选择直接拨打教育局值班专线反映问题,反映出基层学校内部反馈机制的失效。若学校已建立食堂监督委员会或家校沟通平台,学生本可通过更规范的途径表达诉求。教育局在通报中未提及是否将核查结果反馈给学生本人,亦未说明是否对食堂管理流程进行追溯整改,可能导致同类问题反复出现。

二、应对措施

1、强化工作人员培训与问责

教育局需建立值班人员行为规范手册,明确禁止使用攻击性语言,并将服务态度纳入绩效考核。例如,可引入“首问负责制”考核机制,要求工作人员对投诉事项全程跟踪并反馈进度。同时,对范某某的后续处理应公开透明,包括其是否接受职业道德培训及考核结果,以重建公众信任。

2、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核查

针对食堂卫生问题,教育局应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突击检查,并要求学校提供食材采购记录、餐具消毒记录等台账。例如,可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食堂后厨进行环境采样,重点检测大肠杆菌等卫生指标,并将检测报告向师生及家长公示,以增强核查结果公信力。

3、构建家校社协同监督机制

教育局可推动建立“学校食堂开放日”制度,定期邀请家长代表参与食材验收、陪餐评价。例如,可借鉴“明厨亮灶”工程经验,在食堂后厨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并通过学校公众号实时直播操作过程。同时,设立匿名投诉二维码并公示处理时限,确保学生诉求能直达监管部门。

请先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