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问题
1、值班人员失范暴露服务意识缺失
范某某在接听诉求反馈专线时,未遵循“首问负责制”原则,反而以“读书无用论”等不当言论回应学生,严重违背公共服务岗位的基本职责。此类行为不仅损害诉求提出者权益,更可能对其他学生形成“问题反馈失效无用”的负面示范,导致问题被掩盖而非解决。
2、食堂卫生核查需第三方介入
教育局通报称,经实地检查及走访学生、教师、家长,未发现食堂存在异物异味。然而,核查主体为教育局自身,且未披露具体检查流程与检测标准,可能引发公众对结果客观性的质疑。例如,未说明是否对涉事批次饭菜进行留样检测,或是否邀请市场监管部门参与,导致核查结论说服力不足。

3、投诉渠道缺乏闭环管理
学生选择直接拨打教育局值班专线反映问题,反映出基层学校内部反馈机制的失效。若学校已建立食堂监督委员会或家校沟通平台,学生本可通过更规范的途径表达诉求。教育局在通报中未提及是否将核查结果反馈给学生本人,亦未说明是否对食堂管理流程进行追溯整改,可能导致同类问题反复出现。
二、应对措施
1、强化工作人员培训与问责
教育局需建立值班人员行为规范手册,明确禁止使用攻击性语言,并将服务态度纳入绩效考核。例如,可引入“首问负责制”考核机制,要求工作人员对投诉事项全程跟踪并反馈进度。同时,对范某某的后续处理应公开透明,包括其是否接受职业道德培训及考核结果,以重建公众信任。
2、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核查
针对食堂卫生问题,教育局应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突击检查,并要求学校提供食材采购记录、餐具消毒记录等台账。例如,可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食堂后厨进行环境采样,重点检测大肠杆菌等卫生指标,并将检测报告向师生及家长公示,以增强核查结果公信力。

3、构建家校社协同监督机制
教育局可推动建立“学校食堂开放日”制度,定期邀请家长代表参与食材验收、陪餐评价。例如,可借鉴“明厨亮灶”工程经验,在食堂后厨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并通过学校公众号实时直播操作过程。同时,设立匿名投诉二维码并公示处理时限,确保学生诉求能直达监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