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 学英语,练听力,上听力课堂! 注册 登录
> 英语学习 > 英语学习方法 >  内容

两种语言的储存方式和跨语言影响

所属教程:英语学习方法

浏览:

2020年06月17日

手机版
扫描二维码方便学习和分享

两种语言的储存方式和跨语言影响

我相信,在读这本书的很多人都上过各种各样正式或不正式的外语课程,也听过其他在外语学习方面小有成就的人介绍过经验,而每当大家提到语言学习的时候,都肯定少不了一个内容,那就是「母语会对外语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这仿佛是在「控诉」我们的母语带来的坏处,认为母语是影响外语学习进度和最终外语水平的元凶。的确,母语的语音、词汇和句法结构都有可能影响外语的相应方面,这一点在我们刚开始学习外语的时候格外显著。这种现象一部分和我们的学习经历有关:正如我之前所说,在中国的绝大多数学校里,英语课的授课经常会用到汉语辅助,课本里也会出现有关的汉语词汇来帮助我们记忆单词,我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把外语和我们的母语联系在一起。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母语对外语的影响也是「天生」的:我们在刚刚开始学习第二门语言的时候,除了母语之外并没有任何其他的语言知识,甚至也没有相关的外语学习经验,我们所能参照的一切,除了课本以外就只有母语的内容,因此,我们的母语不可避免地会对外语造成影响。如果有人说「按照我的方法,你在学习你的第二门语言的时候可以不受任何母语影响」,他可能多半是在夸大其词。在特定方面,母语对外语的影响是持续存在的,目前还没有完全的证据可以表明,外语者在长时间的学习、乃至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暴露之后,就可以全方位地达到母语者的水准;即使我们在前一节见到有学习者可以通过母语者的「图灵测试」,但这些学习者与母语者在一些方面还有着数量上的差距。

不过,母语影响并不一定是坏事。可以说,在很多场合下,我们甚至没有意识到母语的影响,就已经完成了外语内容的习得。我们有关一门语言的知识并不是一个牢固不破的整体,而是由很多系统而零碎的句法规则、词汇要素,以及与这些大规则相关的结构和特征组成的, 5 这些零碎的内容组合起来,告诉我们在某一个限定的语境下,我们应该使用什么词,调用什么样的句法结构,采用什么样的语音规则。虽然语言和语言之间具体的规则并不一样,但既然它们都被称为语言,一定会在某一些方面共享一些我们容易或者难以观察到的特征。如果我们的母语和我们的目标外语里拥有一样的特征,甚至连使用的范围都完全一样,比如说汉语和英语的基本陈述句语序都是主语—主动词—直接宾语,在一般的名词短语里都采用指示词—形容词—名词的结构,那么我们甚至不需要任何犹豫就可以把我们已有的特征迁移过去。 6 事实上,在常用的语言范围内,我们很少能找到两种不共享任何特征、完全没有任何相似之处的语言,所以在相似的句子结构里,我们总会隐藏着一点母语的影响。可以说,只要迁移的特征不是外语里会出现错误的那些特征,那么即使有母语的影响也没有问题,我们也没有必要把母语对外语的影响看成洪水猛兽。

但是如果事情反过来,如果我们学习了一门外语,那么这门外语会对母语造成影响吗?哪怕我们并不长期生活在特定的语境里,我们接触到的语境内容和时间长度还不足以达到语言磨蚀的程度,外语也会对母语造成影响吗?这个问题与「母语对外语的影响」看似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有着相同的内核:大家常见的母语对外语的影响,刚才我所提出的外语对母语的影响,以及之后我会提到的外语之间的相互影响,都统称为跨语言影响(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在 20 世纪 60 年代的传统定义里,跨语言影响的研究一般侧重于两个方面: 7 其一是母语对外语的影响,其二则是外语的内容中容易受到母语影响出现的错误。这两个假设直接简单粗暴地给那个时期的跨语言影响定了性——跨语言影响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大家需要尽力避免。但是,随着研究的进展和相关理论的更新,我们发现跨语言影响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如果我们的母语能够对外语产生正向影响,从而促进外语的学习,母语的影响对于语言学习反而是有帮助的。直到现在,学界依然在进行有关跨语言影响的研究,除了传统的母语对外语的负向影响之外,我们也在研究能够给语言学习带来好处的跨语言影响,以及其他方向的跨语言影响,特别是一个人的外语对他的母语产生的影响。

可能有人会问:我们为什么会有跨语言影响呢?仔细想想,这里有个根源性的问题:如果我们掌握了两种不同的语言,相关的知识和信息是如何储存在我们的大脑里的?我们是不是会像一加一等于二那样,有着两套不一样的语言系统?而再进一步讨论,如果我们有这两套不同的语言系统,会不会在不同的语言里体现出不同的人格、不同的性格?还是说,我们所拥有的和语言相关的知识,都是存储在一起的;如果这样的话,仔细想想,跨语言影响是不是就理所应当了呢?

在上个世纪 50 年代的研究里一度流行过这样的观点:两种语言,特别是它们的词汇,是并行不悖的。如果你有两种语言,它们是互不干涉的、完全分离的两个系统,哪怕这两个系统包含的内容很近似,长得相似的同源词对应着相同的概念,它们也是两个完全分离的系统,同样的一套概念我们在脑中记了两遍。这个观点被称为「协调双语」(coordinate bilingualism),对应下图的「完全分离」一栏。但是在之后的研究里,另外一种观点则逐渐占了上风:我们找到了更多的证据来表明,一个人所掌握的两种语言,它们的知识和概念可能是有部分重叠或者连接的。如果我们进一步猜想就不难想到,也许两种语言是处在一个完全融合、没有规定边界的系统里的,这样的观点被称为「复合双语」(compound bilingualism),对应下图的「完全重叠」一栏。 8 如果我们采用复合双语的观点,就意味着一个双语者并不代表两个单语者加在一起,根据每个人掌握的不同语言、掌握的不同语言知识,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系统来处理不同的语言的信息。而正因为这两种语言的知识是融合的、没有完整边界的,我们就会发现跨语言影响是一直存在的;不仅我们的母语会影响外语,我们的外语也会影响到母语。

如同上图所示,从分离到逐渐重叠,我们有四个不同的猜想;而不管是语言连接、部分重叠还是完全重叠,跨语言影响都会出现。当我们习得第二门语言、并且达到一定水准之后,我们有了充分的第二语言知识,那么哪怕我们并不生活在第二语言的语境里,我们的母语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如果我们长期生活在第二语言的语境里,外语对母语的影响会逐渐变得明显,最终出现第一语言磨蚀(first language attrition)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遇到母语里的某些因素时,也会变得「反应迟钝」。很显然,「磨蚀」并不是什么好词,就好像我们在不经意间失去了什么很珍贵的东西一样。但是本身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掌握多种语言是一件好事,所以现在学界也换了另外的术语来称呼它,称它为复合能力(multi-competence)。 9 这个名词并不难理解:我们掌握了一种语言,就是掌握了一种能力;掌握多种语言,多种语言的能力就叠加在一起,那么其间的细节难免会出现互相影响和冲突。学习了第二种语言之后,我们作为双语者,和汉语单语者所拥有的知识就大不相同,受到其他语言知识的影响,对母语的使用和理解也就各有偏好,在大多数情况下,这并不影响我们所拥有的母语知识的质和量,所以我们并没有完全「失去什么」。


用户搜索

疯狂英语 英语语法 新概念英语 走遍美国 四级听力 英语音标 英语入门 发音 美语 四级 新东方 七年级 赖世雄 zero是什么意思宁波市钱湖沐桥英语学习交流群

网站推荐

英语翻译英语应急口语8000句听歌学英语英语学习方法

  • 频道推荐
  • |
  • 全站推荐
  • 推荐下载
  • 网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