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 学英语,练听力,上听力课堂! 注册 登录
> 英语学习 > 英语学习方法 >  内容

用跨语言影响「抄个近道」

所属教程:英语学习方法

浏览:

2020年06月19日

手机版
扫描二维码方便学习和分享

用跨语言影响「抄个近道」

在前两章里,我们集中了解了双语者在语言信息安排和语言理解分析上的特征,希望这部分内容能够帮助大家,对身为双语者的自己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特点都会有更深入的了解。第三章里,我们则又重新探索了复习巩固自己的第二语言的可能,从「再学习」的方面认识到语言学习的过程和我们所调用的知识内容。刚才我们也都看到了,从单语者到双语者,我们知道如何协调不同语言的知识,有了语言学习经历,可以说是跨出了重要的一大步,完成了质的飞跃;而如果有了两种语言,想要再学习第三种乃至更多语言的时候,那就是在现有的基础上重复加入同质的信息,而此间的变化就可能更接近于量变。既然我们能够跨出「质」的一步,那么对于之后的「量」来说,应该也不成什么问题才对。抱着这样的心态,接下来我就想介绍一下,如果一个双语者想在「量」的方面进一步发展自身,从而进化成一个多语者,可以怎么做。

之前在解释双语者两种语言的相互作用时,我着重分析了两种语言之间互相的跨语言影响,那么现在进入到第三种语言的学习里,这样的跨语言影响会是什么样的呢?而作为学习者的我们,有没有可能通过跨语言影响「投机取巧」——啊不,「如虎添翼」呢?之前曾经在知乎上看到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想多学几门欧洲语言,要不要先把拉丁语学了,这样会不会更省事一点?」虽然大家觉得其实没有必要,但是这个想法从理论方面来说还真没什么问题,因为对于第三语言来说,跨语言影响会优先选择从你知道的「距离比较近」的语言开始传送到新的语言上——但是这个「距离比较近」,可是大有文章。

一般我们提到「语言距离」,有可能会指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概念,一个是基于语言历史和语言演化顺序的、客观实在的类型学距离。这种语言距离和生物学分类里物种之间的距离非常类似,一旦确认就会相对稳定,不以个人感知和语言经历为转移的。在实际研究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语言发生学和历史语言学的分析进行定量考察:如果两种语言共有一个先祖,或者在历史上有直接的演化关系,它们的类型学距离就会更接近。 33 比如说汉语和藏语同属汉藏语系,所以它们的形态学距离可能就会比汉语和其他语言更接近——这就像猫和老虎的物种距离总比猫和人的物种距离要更接近一样。不过,语言类型距离在大多数情况下只会出现在语言学家的办公室;在实际的语言教学里,我们也从来没有听过老师们具体讲述印欧语系的发展史和各种语言之间的类型距离比较。

另一种——也是在语言学习里更重要的一种,则是感觉上的语言距离,一般被称为「心理语言距离」(psychotypology)。 34 和名字里所说的「心理」一样,这种距离非常主观,一人一个想法;直到这几年,心理语言距离的量化才进入我们的视野,但是除了针对每一个人的定量测量之外,我们还是很难了解两种语言之间的心理语言距离到底是近还是远。心理语言距离可能和之前所说的客观的类型学距离没有任何关系,甚至完全与类型学距离的分布相悖:我们看到汉字和藏语字母完全不一样,或者对汉语和藏语之间的发生学关系完全没有了解,这有可能觉得它们之间距离很远;相反,日语和汉语在语音句法上有着诸多区别,乃至在整个形态学发生学上没有任何亲缘关系,而只要看到日语使用汉字,身为汉语母语者的我们也会对日语感到很亲近。一个人对某种语言的好恶,也可能直接越过类型学距离的影响,影响一个人的心理语言距离。在我的调查里有过这样一位被试:他非常讨厌和韩国相关的一切事物,所以哪怕其他人都觉得韩语和汉语感觉很近似,他也执意认为韩语和汉语之间距离很远,拿他的话说就是「我恨不得这两种语言八竿子打不着才好」。在实际测量里,由于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语言知识,个人判断倾向和感情爱好,对于同样一对语言可能就会有不同的心理语言距离。而心理语言距离正是我们所说的跨语言影响的一个重点,心理语言距离越接近,我们便认为两种语言感觉更近似,也就更有可能用已知的语言来学习未知的语言。

在学习第三种语言的时候,我们会自动以自己已有的两种语言的知识和新的语言进行比对。这种比对可以发生在语言要素的各个层面和角度,从发音到词汇再到句法无所不包;可以是有语言学依据的比对,也可以是完全没有实际根据、只凭感觉猜测进行的对照。由于有关心理语言距离的研究相对还少,目前大家还只意识到双语者的心理语言距离可以明显地影响到第三语言的学习,却不清楚到底会如何把已有的语言知识迁移到新的语言学习里。

有学说认为第三种语言的初始阶段可能是你的第二语言,我们以第二语言的语法为模板进行调整; 35 有学说认为,第三种语言的初始阶段取决于你认为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哪个离第三语言更接近; 36 有人则认为第三种语言在开始的时候其实是一片空白,我们又是白手起家,依靠来自不同语言的迁移调整来进行改变; 37 有的理论认为我们在完全对比自己已经学会的语言和自己要学的语言之后,会把距离较近的那一种完全地搬过去; 38 另外的理论则认为我们有可能会发现这个特征和我们的母语相似,那个特征和我们的第二语言相似,从而博采众长。 39 这些已有的理论目前还在互相竞争,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结果。

不过,不管我们在学习第三门语言时的具体表现更接近哪一个理论,有一点是不用质疑的:如果我们感觉已经学会的语言里有一门和我们需要学的语言比较接近,我们的确可以利用这门已经学过的语言来帮助学第三门语言——哪怕这一门语言不是你的母语,哪怕这一门语言你掌握的水平一般。就算你的第二语言水平一般、马马虎虎,但是如果它和你想学的第三门语言比较接近,你也可以从它的内容里找到你想要的东西,迁移给第三种语言。

理论上的可能性说起来总是有点抽象,可能有朋友要问:你能不能举个例子?那么我们就今天就拿 Chris 举个例子吧。她的母语是汉语普通话,顺序上的第二语言是英语,又稍微有一点语言类型学的知识,现在在一个英语环境里用英语进行学习工作,这就是她已有的语言背景。现在她想从以下几门语言里选一门作为第三种语言:德语、日语、芬兰语、诺曼人入侵之前的古英语、世界语和克林贡语。在她选择的时候,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她知道德语和现代英语同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有着明显的发生学关系,那她选择学德语的话,就会从英语里转移过去一些基本的句法特征,比如说简单的构词法、时态的应用等等。当然,如果她在中国的语言班里学习德语,由一个中国老师教授单词,和中国同学们一起回答问题,那她有可能会直接接触到德语词和汉语词的对译。如果参照我们之前所说的双语词汇结构问题,就可以发现,她在想到德语单词时一开始可能会借助一些汉语;而造句子的时候由于参考了英语里的句法内容,可能又会大量依赖英语句法,这就出现了来自于两种不同语言的迁移效用。如果我们再进一步,设想一下当她已经懂一点德语、又要接触古英语的时候,德语和现代英语在这里会产生一个竞争。虽然现代英语算下来是古英语的亲孙子,但就基础词汇、语素构词乃至句法结构上,她发现德语和古英语反而更加接近。结果在实际学习的时候,她可能并不会借助英语来学习古英语,而是更多地把德语的特点套在古英语上。假如再接下来她又把目光转向了日语,这里又会发生另一场竞争:她明确地知道日语和汉语并没有明显的发生学关系,但是日语里面可以使用汉字,所以在学习词汇的时候,她可能会更多地借助汉语而不是其他语言。然而日语句子内动词后置的特征和特殊的格位标记法,在她看来又有点像德语,所以在理解一些句法特征的时候,她可能又会抛下汉语,而转向德语寻求帮助 ……

我们可以看到,不管 Chris 选择从哪一种语言迁移,不管她选择迁移了什么样的内容,始终都遵循着一个最短路径原则:哪一个更接近,就从哪一个引用过来。不过在这样的复杂的迁移过程中,她也难免会出现错误,比如说把古英语词不小心写成了德语词,一不小心认为古英语的 ofslean 是德语那样的可分动词;再比如说把日语词的汉语词的读音或者含义混了起来,以为日语的「手紙」是洗手间里的卷纸。这就是跨语言影响的不可避免的另一面,你不可能指望只从其中获利而不受到任何负面影响。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又可以采取拉开距离的做法。在一个特定内容里标记,这和迁移的原语言不一样,进行分别记忆,虽然慢一点,但是往后可以熟能生巧,避免进一步的错误。

正如之前所说,我们很难避免——甚至根本无法避免——存在于我们头脑里的多种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我们拿自己的母语学习第三语言也好,拿自己的第二语言学习第三语言也好,都会不可避免地把自己已知的语言内容带入到第三语言的习得里。而我们学习到一定程度之后,第三语言还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的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同时,如果在一段时间内高强度地学习第三语言,把第二语言放到一边,也会出现第二语言的磨蚀。

所以,如果要保证同时学习并学好两种语言,就需要在同一个时间段内进行质和量基本平齐的输入。如果第二语言稍微熟练一点,可以考虑采用第二语言学习第三语言,以保证两者都有接触。假如说第二语言是英语,第三语言是德语,那么可以找英国人学德语的教材来进行学习,这样子既可以保证说你有了比较像样的第二语言输入,同时也可以增加第三语言的知识。如果目前身在其中一种外语的语境里,那么就可以适当加强另一种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还是拿 Chris 举例子:她知道自己每天必须用英语,那么就可以不再继续锻炼英语,而是把学习英语的时间放在日语和德语上,英语只要保证日常的正常使用就可以了。如果需要在一定时间内把自己的某一门外语切换为主要工作语言,则可以像运动一样,采取「预热」的方法。之前我曾经碰到过一个问题:有个同学同时学英语和西班牙语,想拿英语写作文,写着写着却老冒出来西班牙语的单词,该怎么办?这就是因为西班牙语和英语之间比汉语和英语之间距离更近,所以在西班牙语和英语之间出现了迁移,导致词汇的混用。在这种集中产出的安排下,我们可以预先把自己的工作语言切换到产出的语言上。如果要开始写英语作文,可以在动笔之前花一些时间看英文书、聆听英语广播或录音,或者用其他办法把自己尽量「泡」在英语的环境里。这样一来,我们花费时间和认知负担处理英语内容,西班牙语则相对得到了抑制,之后再写英语作文的时候,就相对更容易建立起英语词汇到概念的链接,尽量缩小了西班牙语的干扰。


用户搜索

疯狂英语 英语语法 新概念英语 走遍美国 四级听力 英语音标 英语入门 发音 美语 四级 新东方 七年级 赖世雄 zero是什么意思重庆市城市静苑英语学习交流群

网站推荐

英语翻译英语应急口语8000句听歌学英语英语学习方法

  • 频道推荐
  • |
  • 全站推荐
  • 推荐下载
  • 网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