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 学英语,练听力,上听力课堂! 注册 登录
> 英语学习 > 英语学习方法 >  内容

英语学习:如何利用教材插图优化语篇教学

所属教程:英语学习方法

浏览:

2021年08月06日

手机版
扫描二维码方便学习和分享

摘 要:教师在开展语篇教学时不仅要关注教材的文本内容,也要关注插图信息,从而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完整的语篇内容。教师可在导入环节借图回顾并导入主题,为创设话题语境搭桥铺路;在新授环节借图分析并分解重难点,为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思维能力穿针引线;在巩固环节借图拓展,为文本重构提炼要点;在迁移生成环节借图迁移,为文本运用锦上添花。本文提出了插图应用的原则,并通过具体案例来探讨如何利用教材插图优化语篇教学。

关键词:插图;语篇教学;小学英语;教学案例;教材

引言

插图是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供了直观的视觉信息,并作为教学媒体,传递与教材内容有关的丰富信息。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只注重语言文字而忽略插图。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利用插图,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其记忆,拓展其想象,为学生搭建合理的语言支架,促进学生整体语言水平的提高;而如果插图利用不合理,则会给学习者造成学习干扰,甚至会阻碍其学习(张弘毅,2010)。因此,如何在教学中正确地利用插图,使之在教学中发挥积极功能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指出要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材料和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加以适当的取舍和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而合理利用教材插图就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一方面,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插图来实现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应用插图的现状和问题

李寒(2019)对一些英语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分析了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插图的使用情况。结果显示师生总体满意该版教材的插图,能够理解大部分插图,但师生均缺乏插图使用意识,使用效果不尽人意。符雪妮(2017)通过问卷、课堂观察和访谈的形式对海口市两所小学的英语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关于外研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教材插图使用情况调查。其中,针对插图满意度、认知程度、理解度、使用程度、使用效果等几个维度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师生总体满意该版教材的插图,能理解大部分插图,但插图的使用度一般,使用效果平平。由针对不同版本教材插图使用情况调研的结果可见,当前小学英语教师在语篇教学运用插图时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虽然近年来教材中的插图逐渐受到关注,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插图的作用还尚待发掘。部分教师依然保持原有的语言教学观念,认为语言教学就等于词汇和语法教学。有些教师不能很好地运用图片来辅助教学,更无法引导学生通过图片来实现语言习得。综合来看,对于插图的应用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有文本则有插图,无文本则无插图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能将插图联系教学活动,但是他们往往过度依赖于与文字内容相匹配的插图,而忽视其他图片,致使语篇学习变成了枯燥的文字解读,图片所提供的情境和隐含信息也完全被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学习的功利性越来越强。这不仅违背了教学初衷,也与当前倡导的“内容整合”思路相違背。

例如,图1是山科版(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教材)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1 Lesson 3 We sing here. 的教材内容,图2是某位教师在区级公开展示课中执教本课时呈现的板书内容。不难发现,该教师的板书只涉及教材中的三幅图片,教材中的第三幅图片的文本信息“We often draw here.”和图片都没有呈现。虽然板书设计看起来比教材丰富了很多,不仅归纳呈现了文本提供的地点信息(where)和活动信息(what),还对文本信息“How nice”进行了丰富的扩充,对每个活动的人物感受信息(how)进行了充分的挖掘,但是语篇教学的完整性却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

2. 插图解读能力不同,意义差之千里

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能注意到插图的存在,但是对插图的解读能力则参差不齐。常见的插图解读方式是简单复述或操练图片上的关键句型和词汇,但图片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往往被忽略,学生对前后插图之间的逻辑关系少有推敲。这种应用方式表面上看起来是对插图有所应用,实际上并没有实质意义。

例如,图3是山科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5 Lesson 2 Its snowing. 的教材内容,图4是省级优课获奖教师在语篇新授环节的设计图。通过教学活动设计图,我们可以看出插图在该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复现率很高,教师比较关注教材插图。但仔细分析每个流程可知,该教师挖掘的信息点有三个:“Where are they?”“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Hows the weather there?”。我们通过教师表现的最后一幅图可以得知,教师并没有对其内容进行挖掘。

其实教师在挖掘和运用本课的插图时,还应该融入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启发和情感渗透。例如,教师可以继续追问“Why does Dad call Jenny?”“How does Jenny feel?”。学生思考这两个问题时可以联想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体会Jenny 的心理感受,理解Dad对Jenny的爱。然后教师在呈现最后一幅图片时,引导学生预测Jenny的语言,再呈现出来。这样的挖掘会促进学生的语言输出,提高语言的丰富性,培养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

课堂活动设计中的插图应用原则

结合小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以及对在教学中应用插图的现状和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小学阶段的英语课堂应该重视对教材插图的应用与挖掘,有效发挥图片的作用,对文本内容进行充分地补充和丰富。此外,恰当应用图片还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正如《基础英语》作者C. E. 埃克斯利所说:凡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张翠琴,1993)。

在课堂活动设计中应用插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活思维,这取决于教师的处理方式。有些插图需要经过教师加工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基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在利用教材插图进行教学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 插图的选择应指向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的达成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插图来呈现单调的文本信息,以更加形象直观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新知。需要注意的是,一切课堂活动的设计都是为了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插图的选择也一样。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具体的活动设计应与教学目标相匹配,切勿在选择插图时背离目标,主次不分,喧宾夺主。

2. 插图的信息挖掘应层层递进

应用插图时要避免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要做到层层递进,充分挖掘。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将丰富的插图内容全盘托出,不仅无法帮助学生提高文本解读效果,反而会在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因为内容的增多会让他们觉得无从下手。

因此,在挖掘插图信息时教师可以采取分层呈现的方式。例如,第一次挖掘可以通过整体感知的方式进行,即通过图片让学生对文本形成大致认知,难度较低,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次挖掘时可以重点解析关键信息,引导学生关注重难点知识,深化对重点知识的认识;第三次挖掘就可围绕具体细节了,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表达的机会,引导学生发现并补充关键信息外的信息,从而让文本内容合理化;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整合图片,从细节回到整体,思考图片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促进思维发展。

这样层层递进的挖掘能避免学生在纷繁信息中进行无序选择,让学生对语篇内容有了整体和细节的把握,语言习得和能力发展也水到渠成了。

3.插图的信息补充应基于单元话题,促进内容整合

虽然教材插图总体上内容比较丰富,但单课时语篇的插图有时还是不够契合实际的学情,需要教师对部分插图进行整合,或者补充某些图片。然而不是随便选用一张图片就可以用作内容补充的,教师要充分考虑语篇所在单元的内容结构以及语篇发展的合理性,充分考虑语篇在教材设计中的结构和内容意义。此外,语篇的人物角色和故事情节发展往往是基于整本教材设计的。整合、复现插图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语篇内容,使学生的语言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使他们对人物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4. 插图的整合分析应引导学生发展思维能力

每一张插图都不是孤立的。图片排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考查学生对文本理解能力的题型,该题型难度系数不低,学生操练很多却往往收效不佳。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把握图片之间的关系,没有图片梳理意识。如果教师对每个课时的设计最后都能回归到图片整合分析上来,即教师分析图片的关系及顺序,如因果关系、并列关系,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那么杂乱无序的图片就会变成一个个带有思维标签的符号,不仅排序问题迎刃而解,就连复述内容也变得更加容易了。

基于插图应用原则的教学案例解析

基于以上分析,接下來笔者以山科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3 Lesson 2 I can dance on Friday.(见图5)为例,探讨如何利用教材插图优化语篇教学。

1. 文本解读

本单元的话题是“Days of the week”,要求学生能掌握并熟练运用基础语言知识,教师在此基础上构建“I can do... on... (weekday)”以及“I often do... on... (weekend)”的语言支架来辅助学生完善自己对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的表达。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由于学生在第一课时学习了有关工作日及课程的相关表达,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习有关课外活动的表达。教师将具体情境设定为主人公在学校宣传栏前就不同海报展开讨论,从而引导学生用“I can do... on...”表达自己在工作日可以完成的事情。

本课既复现了第一课时中从Monday到 Friday的表达,又整合了学生在第二单元所学的与兴趣爱好有关的表达。教师将二者在一个新的语境中关联起来,从而构建“在具体时间可以完成具体事情”的语言支架。同时,本课的讨论能激发学生对课外活动的兴趣,大大提高他们语言表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课时的文本内容简单,因此可以分为两条设计主线:

(1)语言结构支架线:引导学生提炼“I can do... on...”的语言表达框架;

(2) 图片阅读线:引导学生能够自主阅读海报,提炼海报信息要素,如what、when、where。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在匹配文本内容与图片信息的过程中,梳理不同人物的课后活动信息,在语境中习得本课生词football、picture以及语言架构“I can do... on...”。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分析第一张海报掌握阅读海报信息的方法,提高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分析图片中人物的表情、动作,体会并分享校园生活的乐趣。

3. 教学设计思路图

本课教学设计思路如图6所示。

4. 教学设计解析

(1)选择插图达成教学目标

通过文本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词汇和语言结构,还要培养他们对海报的解读能力。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教师在每个环节都用到了图片,其类型和作用归纳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图片在每个教学环节设计中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每一次的图片运用都达成了教学的一个或多个小目标,最终实现了语言输出和知识迁移的大目标。而且教师不仅运用了本课中的插图,还结合实际生活,对语篇插图进行了整合。

(2)实现插图信息挖掘的层层递进

本教学设计对语篇主图的运用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浏览全文,整体感知。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语篇对话,整体感知语篇信息,从who、where、when、what几个方面大致了解故事。通过四个问题的引导,学生快速把握语篇发生的情境,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层:抓关键图,剖析细节。

教师通过Read and Find活动引导学生抓取主要功能图——海报,然后学生通过Poster Analysis环节不仅捕捉到文本的关键信息,还归纳了海报的信息结构(见图7)。

在了解海报的信息结构后,学生能快速定位海报的信息内容。学生不仅掌握了一张海报的信息,还能自主、快速地实现对所有海报信息内容的习得,这对于其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阅读也有帮助。

第三层:对比图片,发现留白。

在完成前两个环节后,学生已经基本读了两遍插图,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发现图片中的信息缺失的地方。学生很容易就发现Wang Hong这一人物只有图片信息,没有任何文本内容。于是,教师抛出问题“What can Wang Hong do?”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探索图片内容。学生联想到之前学过的paper cutting,完成匹配任务。

第四层:整合图片,梳理内化。

经过以上对图片的分析对比,学生对图片和语篇内容都有了掌握和了解,但要实现完整语言输出还有一定困难。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梳理整合,构建图片框架。教师需要添加必要的文字提示,以引导学生实现语篇复述。

由此可见,分层运用插图不仅可以提升信息的完整性、丰富性,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基于单元话题补充插图信息,促进内容整合

本课的主要目标是梳理不同人物的课后活動信息,而文本内容所呈现的人物信息中,有些包含了What和When两个方面,有些则不全面。文本人物信息归纳如表2所示。

表2显示,Wang Hong 虽然出现在了画面上,但是没有任何文本信息,语篇的完整性有所欠缺,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语言结构来补充。补充人物信息需要整合已知信息,学生观察四幅图片,结合之前所学内容可以发现,课后活动有play football、paper cutting、dance、play the piano、draw pictures,除了paper cutting以外,其他活动都已被提及,所以可以推测Wang Hong选择的课外活动是paper cutting。借助本课所学的语言结构,学生可以顺利输出“I can take paper cutting class on Tuesday.”。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整合已知的人物信息进行补充。如第二单元提到Wang Hong的兴趣爱好是play the erhu,教师可以通过呈现相应插图,引导学生整合教材内容进行补充。

以上提到的两种补充方式都需要借助图片分析,而且图片的选择和呈现都围绕着内容展开,并非随意拓展。这样才能在减少学生负担的同时促进有效输出。

(4)整合分析插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经过了整体感知、海报分析、任务补充,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课的内容。但复述语篇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仍是挑战,因为他们所掌握的内容仍然碎片化,缺乏合理的梳理。此时,教师可通过问题“When does it happen?”“Where are they?”“Why can they meet?”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感受出发理解、梳理内容,让文本和图片的呈现方式更符合学生自己的思维习惯。例如,Li Ming出现在了第1、2、4三幅图片中,因此教师可以以Li Ming为中心线,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再构,语篇结构图见图8。

下课后,Li Ming和Danny来到选修课表前,讨论“What day is today?”以及“We can do… on…”。随后,Li Ming又遇到了Guo Yang,仍然讨论了“I can do… on…”。他们离开后,Jenny 和Wang Hong 也来到这里,又进行了“I can do… on…” 的讨论交流,每个人都很开心。

经过梳理重构,学生对语篇脉络的把握更加清晰。教师用时间轴引导学生借助图片进行输出,避免了简单模仿和机械朗读;学生的输出体现了他们经过思维训练后,对语篇再构的过程,他们的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结语

插图是一种隐性信息,是对文本的补充和延伸,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吴剑玉,2013)。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插图信息,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阶段,而且图片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语言习得。图片呈现的丰富信息是文字难以全面表达的,教師只有充分挖掘图片信息,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信息,引导学生整合语言支架结构,促进学生语言的多样输出。在利用插图信息进行设计时,教师要结合目标选择插图,分层、多次挖掘插图,基于内容整合补充插图,充分发挥插图的促学作用,激活学生思维,优化语篇教学。

参考文献

符雪妮. 2017. 小学英语教材插图使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海口: 海南师范大学.

李寒. 2019. 人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插图及其使用的实证研究[D]. 曲阜: 曲阜师范大学.

李颂降. 2016. 教材插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探究——以人教版七年级教材插图为例[J].英语教师, (16): 125—128

申晓菊. 2015. 英语教科书中插图的编选设计与教学应用研究[D]. 重庆: 西南大学.

魏斯娟. 2015. 借教材插图 创灵动课堂——插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 当代教研论丛, (7): 101

魏万里. 2019. 小学英语教材插图的使用建议[J]. 教学与管理, (8): 53—55

吴剑玉. 2013. 以小学英语教材插图为契点的情感教育[J].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 (3): 26—30

俞良燕. 2019. 例谈以教材插图为支架的小学英语对话教学[J]. 教学与管理,(17): 51—53

张翠琴. 1993. 凡是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就是好方法——谈语言实验室教学的经验[J]. 外语电化教学, (1): 21—22

张弘毅. 2010. 插图类型与呈现方式对不同认知风格初中生认知负荷的影响[D].开封: 河南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徐晓,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华润实验小学英语教师。

以上有关英语学习:如何利用教材插图优化语篇教学的内容,来自《英语学习》杂志。


用户搜索

疯狂英语 英语语法 新概念英语 走遍美国 四级听力 英语音标 英语入门 发音 美语 四级 新东方 七年级 赖世雄 zero是什么意思南京市明故宫路11号小区英语学习交流群

网站推荐

英语翻译英语应急口语8000句听歌学英语英语学习方法

  • 频道推荐
  • |
  • 全站推荐
  • 推荐下载
  • 网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