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 学英语,练听力,上听力课堂! 注册 登录
> 英语学习 > 英语学习方法 >  内容

英语学习:创设侦探破案情境 创新文学赏读思路

所属教程:英语学习方法

浏览:

2021年08月10日

手机版
扫描二维码方便学习和分享

摘 要:英语文学作品赏读一直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热门的话题。笔者以契诃夫小说The Death of a Government Clerk为阅读文本,创设侦探破案情境,巧妙铺设伏笔,激发了八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用一个课时的时间完成了对该作品的赏读。

关键词:文学作品;赏读;破案情境

课例背景

经典文学作品是英语阅读教学材料的一块瑰宝,赏读文学作品能促成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培育学习者思维方面有其他任何阅读均无可比拟的优势(兰春寿,2015)。但因初中生阅读能力尚未达到与文本难度相匹配的水平,在初中阶段开展文学作品的赏读有一定的困难。如何保持初中生对较长文本的阅读兴趣,并在赏读过程中培养分析、评价、推理、运用等思维能力,是该课例尝试解决的问题。

教学分析

1.文本内容分析

The Death of a Government Clerk(《小公务员之死》)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创作的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一个小公务员在剧院看戏时不小心冲着一位将军的后背打了一个喷嚏,便疑心自己冒犯了将军,三番五次向将军道歉,最后惹烦了将军,在遭到将军的呵斥后丧命的故事。小说用夸张讽刺的笔调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黑暗以及小人物的卑微。

小说篇幅短小,反映的问题却十分深刻。在当时的俄国,“大人物”摧残“小人物”是一种普遍现象。而“小人物”的畏惧和奴性心理是由沙皇专制制度下的黑暗社会造成的。契诃夫透过这一悲剧暴露了沙皇统治时期的社会黑暗,也表露了对人性可怜之处的悲哀之情。

2.学情分析

本次授課对象为某外国语学校八年级学生。他们英语水平较好,大部分属于中等偏上水平。由于教学文本阅读量较大,生词较多,为了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自信,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需略降难度,并且要合理搭建语言支架,引导、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观点、解决问题。

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九级目标体系中,初中八年级应该达到第四级或第五级水平,即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文本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速读、细读等技巧获取文本信息,理解故事情节;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逻辑推理、辩证思考,完成对情节的梳理、人物的解读、问题的剖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通过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改变不了环境,但能改变内心。

4.教学设计思路

文学作品是最能体现人文和文化特点的学习材料,不仅能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使其接触到鲜活、真实、生动的语言,更能奠定学生的人文底蕴,构筑其内在精神(韩宝成,2010)。

本节课选取的语篇虽是短篇小说,但原文大约有1017个单词,远远超过了八年级一节英文精读课的阅读量。此外,由于原文生词量多、句法较难,如何有效减轻学生的阅读焦虑,激发其阅读兴趣也是本节课需要克服的难题。

首先,为减少阅读量,教师将故事主人公的多次道歉缩减为最关键的三次;为保证文字的原汁原味,尽可能少地替换原词,最终文本定稿为353个词,生词量达5.6%。其次,教师设置了有趣、较为真实的情境——破案,即将阅读过程变成一次抽丝剥茧的破案体验(见图1)。

基于以上教学流程,教师设计了贯穿整节课的问题链,如图2所示。

教学过程

Step 1视频导入情境

教师给学生播一段视频。视频主要介绍了名侦探柯南的基本信息以及案件的背景。

视频内容如下:

Conan is a primary school detective who is famous for solving cases. Days before, he ran into a difficult case which happened in Russia in the 1880s. He needed our help because he was not good at history and he knew little about the country.

[设计意图]

名侦探柯南是绝大部分学生喜欢的动漫角色,破案也是青少年感兴趣的活动之一。教师用视频创设破案情境,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获知了案件的背景,为后续的文本解读埋下伏笔。

Step 2 略读确定嫌疑人

学生速读案件资料标题及第一段,获取受害人的相关信息职位以及名字。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查找嫌疑人的其他相关信息,并用柱状图对两个人物的身份地位作了比较(见图3)。

[设计意图]

训练学生以略读的方式快速获取相关信息,并用图示说明人物的地位差距,为后续的社会背景解读作好铺垫。

Step 3细读收集线索

教师将故事发生的主线设计成警察记录案情的场景(见图4),学生根据时间线索细读文本,获取具体信息。

[设计意图]

文本的长度和生词量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阅读障碍,设计成警察记录案情不仅符合情境创设的需求,也能快速让学生找到案件发生的主线。学生通过填写关键词,可以对整个事件形成初步认知。

Step 4 细读分析案情

教师给出对案件的两个判断,引导学生收集证据以证明两个判断的正确性。

Judgement 1: Ivan was polite and cautious.

Judgement 2: Brizz was a bit impatient and bad-tempered.

学生通读全文,仔细揣摩,获得以下证据:

Evidence of Judgement 1:

①As a polite man, Ivan wiped his face and looked around if he brought trouble to anyone.

② Ivan gave a cough, bent his whole person over and whispered in Generals ear.

③ Next morning, Ivan put on a new uniform, had his hair cut and went to Brizzs office.

Evidence of Judgement 2:

①“I forgot it!” said General impatiently, waving his hand.

②“Be off!” shouted General, turning suddenly purple.

③“Be off!” repeated General, stamping.

[設计意图]

查找证据以推断人物性格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颇大,因此教师设计时使用反证法,先给出结论,再由学生去收集证据,并在分析证据的过程中用图示和肢体语言让学生学习生词。

Step 5泛读感知情绪

受害人在三次道歉中的情绪变化是案情发展的另一条主线。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切身体会双方情绪变化,感知人物性格特点。

[设计意图]

该文本对话较多,通过分角色朗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情境,理解受害人的情绪变化。教师紧紧围绕破案这一主题,将角色对话也设置成了破案中的一个环节——情境再现,让学生更“入戏”。朗读前,教师在情绪、语调上给学生作了引导。当学生朗读不到位时,教师及时修正与演示,最终学生演绎到位。此外,教师通过追问,让学生明晰了受害人的情绪变化主线——“尴尬→担忧→害怕”。

Step 6研读分析死因

(1)续写案件结局

教师通过层层铺垫帮助学生深刻感知受害人的情绪变化,使学生对案件发生的原因心中有数但不失好奇心。教师布置了续写任务:

Something dropped in Ivans stomach. Seeing nothing and hearing nothing, he turned to the door, went out into the street, and walked along...

部分学生作品如下:

S1: Suddenly, a car came from nowhere and hit Ivan. Ivan lay on the ground, bleeding and finally died.

S2: At night, Ivan could not sleep. He felt so depressed that he jumped from an eighth floor window and killed himself.

S3: When Ivan returned home, he thought for a long time: “To live or not, that is a question.” In the end, he could not get away from the pressure and took some pills to kill himself.

大部分学生续写的结局都是受害人因为无法承受压力,内心深感绝望,所以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设计意图]

该任务要求学生写作的内容虽然不多,但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已知情节的基础上,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推理能力来创作结局。续写任务中,学生需要将自己融入角色,切身体会受害人对生活的绝望及情绪的崩溃,这也为后面的死因分析作好铺垫。

(2)分析受害人死因

教师首先展示原版结尾让学生阅读,再用图示说明受害人非毒药、刀枪所杀,以引发学生的讨论—— 受害人究竟是怎么死的?

[设计意图]

为更快切入主题讨论,教师出示“尸检报告”,学生排除了将军的杀人嫌疑。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教师在分析死因时给出了四个参考答案:喷嚏、将军、社会、自己。第三个选项也侧面提醒学生考虑当时的社会背景,为后面的社会背景介绍作铺垫。

(3)介绍社会背景

教师展示了19世纪80年代俄国社会阶层图,用简单的语言和图片为学生搭建支架(见图6),助力学生快速了解社会背景。

At that time, Russia had different classes. The most powerful man was Czar and the first two classes were called the big men. How about people in the lower classes? The small men. Did the big men treat the small men nicely? No, actually, the small men were pretty pitiful.

[设计意图]

小说作者用夸张讽刺的笔调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的极端黑暗。由于社会背景是必学内容之一,为了降低理解上的难度,教师绘制了阶层图并给出描述,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4)划分死因占比

了解了社会背景之后,教师用三个饼图(见图7)引发学生探讨:社会原因与个人原因在受害人死因中分别占比多少?

[设计意图]

学习了社会背景知识之后,大部分学生会将受害人的死因归为社会的黑暗,但实际上个人原因也不可忽视。因此,教师设计该步骤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受害人自身的问题。正如部分学生得出的结论:社会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越艰难,越需要自强。

(5)分析个人原因

当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受害人本身之后,教师引导他们再读文本,寻找受害人的个人问题。文本中受害人在每一次道歉的前后都有心理活动,而且所思所想都较为悲观,可见他很容易受到别人行为的影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挖掘真相,师生对话如下:

T: What problems did Ivan have?

S1: I think he was too worried. It was only a sneeze and he didnt mean to do it. But in the end, he made it a big problem.

S2: Ivan was not confident. He made himself so small in front of the general. If I were him, I would explain it clearly for once. Thats all.

S3: I think Ivan was too weak. He couldnt take any failure in his life.

S4: I think he wasnt positive enough. If he could look at the things differently, he wouldnt die.

S5: In my opinion, Ivan got mental problems. He died because of such a little problem in life.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再读文本关注受害人的心理活动,发现其自身的心理问题。在同伴的启发下,学生得出受害人“过分担忧、容易受伤、想得太多、自尊心不强”等结论,为下一个活动作好铺垫。教师总结受害人的心理问题,并用流行的网络用语“玻璃心”进行概括,引起学生共鸣。

Step 7 读后思考及应用

学生快速阅读一个相似案例,跳出文本,关注身边有着一颗“玻璃心”的人,并讨论如何帮助案例中的女孩。案例简介:

Alice is a little bit fat and she is poor at study. She had trouble falling asleep at night. Every time she closes her eyes, she thinks of her classmateslaughing. She believes they all look down upon her and now she is afraid of going to school.

学生讨论之后,纷纷给出了帮助Alice的建议,部分学生答案如下:

S1: I think she should pull herself together and study really hard. I was bad at maths, but I didnt give up. I worked hard and I get better now. She can study like me too.

S2: If I were her classmate, I would encourage her and do sports with her to make her feel better.

S3: First, stop caring about otherslaughing. Then, be positive. Look at things in a different way. Maybe the classmates are not laughing at her.

[设计意图]

學生学习压力大,社会交际经验尚浅,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但出于对周边人的不信任、对自己的不自信,有些人可能选择将问题隐藏,最终积攒成大问题而爆发。教师用自己学生的真实案例设计了“给予建议”的能力运用活动,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学着用英语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学生的提议,概括出要保持“乐观、理性、豁达、自信”的人生态度,打造一颗“钻石心”。

Step 8读后作业

教师根据情境,沿着破案主线,布置以下两项写作任务:

(1)Write a closing statement for Ivans case. In the statement, you need to explain clearly why Ivan died and what people can learn from it.

(2)Write down your opinions on how to get a diamond heart.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布置写作任务延伸课堂教学,助力学生思维发展。第一项任务是要求学生完成一份结案陈词,内容包括对受害人死因的分析以及案件给予我们的启示。这两部分内容学生们在课堂上都进行了探讨。第二项任务要求学生写下打造一颗“钻石心”的方法。课堂中,学生是根据案件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的,而该项任务需要中等偏上的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思考,结合课堂中所受启发完成任务。学生选择其中一项任务完成即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分层教学理念。

Step 9 视频收尾强化情境

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播放另一个自制视频,并在视频中揭露了“案件”的真相,讲述了短篇小说作者——契诃夫的写作特点及作品内涵。视频主要内容如下:

Conan spent days in the library learning about history. Finally he found out that the case was written by a famous novelist called Anton Chekhov. He was good at expressing profound meaning in precise words. Through his work, he exposed the darkness of the society and the miserable life of the people in lower classes at that time.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视频制造的情境,简要介绍了“案件”的作者——契诃夫,以及他的写作特点。因整节课的情境为柯南破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插入作者背景介绍与情境不合,因此选择在收尾视频中处理该部分信息。

反思与总结

1.课堂总结

该节课教学任务完成度高,实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各个教学环节衔接流畅,节奏紧凑,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积极性、课堂参与度较高。教师追问、小组讨论等教学互动环节开展顺利,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美中不足的是,个别环节学生给出的答案具有一定的相似度,重复式的分享可以减少,以解决课时略为偏长的问题。

2.设计亮点

情境创设有新意。模拟破案过程,环环相扣,过程流畅。教师自制视频与档案袋提升了情境创设的真实性,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难点处理有智慧。教师用找证据、分角色朗读、分析死因等方式来帮助学生解读文本,给阅读过程注入了活力。教师的追问层层递进,助力学生表达出所读、所思、所想,不仅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同时也将课堂推向了高潮。

文本价值有体现。本节课的设计不仅分析了历史社会原因,还分析了主人公自身的问题,并用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将学生拉回现实之中,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韩宝成. 2010. 关于我国中小学英语教育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4): 300—302

黄远振,兰春寿,薛常明. 2009.中学英语文学阅读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优秀学习者个案及其启示[J]. 课程·教材·教法, (10): 55—59

兰春寿. 2015. 基于思维过程的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教学架构[J]. 课程·教程·教法, (12): 82—89

刘敏. 2019.基于READ模式的初中英語文学节选阅读策略研究[J]. 基础教育研究, 507(05): 58—6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 [S].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程欢,浙江省永康外国语学校英语教师。

以上有关英语学习:创设侦探破案情境 创新文学赏读思路的内容,来自《英语学习》杂志。


用户搜索

疯狂英语 英语语法 新概念英语 走遍美国 四级听力 英语音标 英语入门 发音 美语 四级 新东方 七年级 赖世雄 zero是什么意思清远市花厅二街英语学习交流群

网站推荐

英语翻译英语应急口语8000句听歌学英语英语学习方法

  • 频道推荐
  • |
  • 全站推荐
  • 推荐下载
  • 网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