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高管确认YU7不参加上海车展,可能出于哪些战略或产品规划上的考量?

4月15日,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在个人社交媒体发文,邀请大家参观上海国际车展的小米SU7 Ultra、小米SU7全系产品。当有网友询问YU7是否会亮相时,李肖爽明确回复称没有YU7,并表示“别着急,该来的会以最好的状态来”。此前,上海车展展位图公布后,小米YU7成为业内和网友关注的焦点,大家纷纷猜测其是否会亮相本届车展。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2 个回答

小飞

一、产品节奏把控

1、产能分配与交付保障

小米北京工厂当前月均产能约2.5万辆左右,大部分资源用于保障SU7系列的交付。SU7自2024年3月上市以来,累计订单已突破40万辆,3月销量超29000辆,位列纯电车型销量前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若YU7此时参展,后续量产准备需要预留至少2个月的产线调试时间,这可能会进一步分散产能,影响SU7系列的交付进度。小米选择让YU7暂不参展,集中精力保障现有主力车型的产能与交付,有助于稳定市场供应,维护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

2、产品打磨与优化

从工信部申报信息看,YU7长达4999mm的车身、3米轴距的庞大体量,以及陆地战车的产品定位,都暗示着这款车型需要更充分的测试验证周期。早在2024年12月工信部公示阶段,YU7就打破行业惯例提前半年亮相,目的是争取更长的实车测试时间。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产品品质和性能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小米选择让YU7继续打磨和优化,可能是为了在正式上市时能够达到较好的状态,避免出现质量问题影响品牌形象。

二、市场竞争策略

1、避免竞争分流

上海车展是车企展示技术实力、吸引资本和用户关注的核心舞台,众多车企会在此期间推出重磅车型和新技术。若YU7此时参展,可能会在众多车型中分散消费者的关注度,影响现有订单的转化效率。小米选择让YU7暂避锋芒,集中展示SU7 Ultra等成熟产品线,既能巩固现有产品线的市场认知,也为YU7后续登场预留足够的传播空间。这种错峰出行的策略,有助于小米在不同阶段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实现市场资源的合理分配。

2、应对竞品动态

就在小米宣布YU7缺席的同一时期,上海车展上多家车企已亮出“杀手锏”,如华为鸿蒙智行联合赛力斯发布全新SUV“傲界”,搭载ADS 3.0无图智驾;蔚来推出子品牌“乐道”,其初代车型直指20万元级家用SUV市场;特斯拉Model Y焕新版降价3万元,开启“价格绞杀”模式。面对竞品的猛烈攻势,小米汽车若此时让YU7参展,可能会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选择暂不参展,小米可以有更多时间观察竞品的市场表现和策略调整,为YU7的后续上市制定更具针对性的竞争策略。

三、技术验证与安全考量

1、智能驾驶技术优化

2024年初,工信部发布《汽车数据安全新规》,要求车企的智能驾驶系统必须通过更严格的安全认证。小米YU7主打的“全场景自动驾驶”功能或因政策调整被迫回炉重造。近期小米SU7碰撞事故引发的舆论风波,也让小米汽车的安全性成为众矢之的。尽管雷军公开承诺“绝不回避责任”,但后续影响仍在发酵。YU7作为SU7的姊妹车型,可能需要升级感知算法、优化底盘调校,以提升安全性能。在技术验证和安全性能得到充分保障之前,小米选择让YU7暂不参展,是为了避免因技术问题引发更多的质疑和风险。

2、极端工况测试

冬季测试中,YU7虽然完成了1310公里长途奔袭,但在极端工况下的续航表现仍需进一步验证。网传新增20 + 种车身配色方案,包括渐变车漆等创新设计,虽能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但也可能延长量产周期。在智能迭代方面,MIUI Car 2.0系统与AI大模型整合,需要更多实车测试来优化交互体验,确保系统流畅稳定。这些技术验证和测试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小米选择让YU7暂不参展,是为了确保产品在正式上市时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

四、品牌形象塑造

1、强化品牌高端形象

小米汽车选择将主力展位留给已上市的SU7系列,尤其是搭载1548马力动力系统、0 - 100km/h加速仅需1.98秒的SU7 Ultra旗舰版。通过车展集中展示量产车型,既能安抚准车主情绪,又可借助SU7 Ultra的科技配置强化品牌高端形象。YU7作为小米汽车产品矩阵的重要拼图,承担着品牌向上的战略使命。选择在六七月直接上市而非提前造势,既避免了概念车与量产车的认知落差,也确保营销资源能集中作用于销售转化关键期。这种策略有助于小米汽车在消费者心中树立高端、专业的品牌形象。

2、引导市场预期

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在回应YU7缺席车展时表示“该来的会以更好的状态来”,这句话既安抚了公众情绪,又为后续动作埋下伏笔。资本市场对小米的抉择报以积极回应,多位分析师指出,YU7的延期亮相反而增强了市场对其产品力的期待值。小米通过控制YU7的曝光节奏,引导市场对产品的预期,使其在正式上市时能够获得更高的关注度和认可度。这种策略有助于小米汽车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实现品牌价值化。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广州小强

一、市场环境与舆论风险

1、智能驾驶安全舆论压力

2025年3月,小米SU7因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在安徽高速发生事故,导致3人死亡,引发公众对智能驾驶安全性的广泛质疑。尽管小米已成立专项小组并承诺优化系统,但舆论修复需要时间。若此时YU7高调参展,可能加剧公众对小米汽车安全性的担忧,甚至被解读为“技术未成熟就急于扩张”。

2、竞品价格战与配置升级

近期,华为智界R7、小鹏G7等竞品纷纷降价或升级配置,特斯拉Model Y焕新版亦降价3万元,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小米YU7若仓促参展,可能因对比效应暴露短板,削弱上市前的市场期待值。

二、产品定位与测试验证

1、中大型SUV的技术验证需求

YU7定位中大型纯电SUV,轴距达3米,车身长度4999mm,其庞大的体量意味着需要更充分的测试验证周期。早在2024年12月工信部公示阶段,YU7就提前半年亮相,旨在争取更长的实车测试时间。选择暂不参展,可避免因测试不充分导致的产品质量问题。

2、智能驾驶系统的优化需求

小米SU7的事故暴露了智能驾驶系统在极端工况下的不足,YU7可能需进一步优化相关功能。若此时参展,可能因技术缺陷影响品牌形象。

三、产能分配与交付压力

1、SU7的产能瓶颈

小米北京工厂月产能约2.5万辆,截至2025年3月仍有15万辆订单待交付,交付周期长达8个月。若YU7此时分散产线资源,可能导致SU7交付进一步延迟,加剧用户不满。

2、二期工厂的投产节奏

小米二期工厂预计7月投产,初期产能仅能支撑部分需求。若YU7提前参展,可能因产能不足导致交付延迟,重演SU7的舆情危机。

四、品牌策略与营销节奏

1、错峰出行的传播策略

车展期间,小米选择集中展示SU7 Ultra等成熟产品线,既能巩固现有产品线的市场认知,也为YU7后续登场预留足够的传播空间。这种策略符合互联网时代的注意力分配法则,避免在信息洪流中被稀释关注度。

2、用户期待值的管理

小米副总裁李肖爽表示,“该来的会以更好的状态来”,暗示小米希望以更成熟的姿态亮相,而非仓促应付。通过暂不参展,小米可避免因产品瑕疵导致的口碑下滑,同时通过竞品的市场表现调整自身策略。

五、供应链与关税的不确定性

1、关键零部件的供应风险

有讯息称,YU7的延期与英伟达Thor芯片的供应不稳定有关。由于国内车企对Thor芯片需求量巨大,但供货量受制于关税,小米需等待供应链稳定后再推进量产。

2、关税政策的影响

美国关税政策对汽车供应链及生产成本的影响尚未完全明朗。若关税导致成本上升,小米可能需重新评估YU7的定价策略,而暂不参展可为这一决策留出时间。

请先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