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英语 学英语,练听力,上听力课堂! 注册 登录
> 行业英语 > 旅游英语 > 旅游英语大全 >  内容

旅游英语论文:建构主义理论下旅游景点翻译方法研究

所属教程:旅游英语大全

浏览:

2021年08月17日

手机版
扫描二维码方便学习和分享

  摘要:旅游景点的翻译对吸引国外游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亮眼的景点译名能够提升宣传效果, 激发游客一睹为快的欲望。目前我国大部分旅游景点名称翻译采用直译、音译等方式, 效果非常有限, 无法快速吸引外国游客。同时由于翻译者的能力、角度、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 同一个旅游景点的翻译名称出现不同的词汇组合结构, 给国外游客造成较大困惑。建构主义视角下旅游景点的翻译坚持模糊与对等翻译、直译与意译、专名音译、增译或减译四个原则, 翻译策略方面采用优化处理中外文化差异、进行思维方式有效转换、传递市场所需信息、改善语步结构等切实可行的方法, 显著提升旅游景点翻译效果。

  关键词:建构主义; 旅游景点; 翻译策略;

  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 经济迅速腾飞, 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旅游业空前繁荣, 全国各省份都建立起各种特色的旅游景区, 以景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为吸引国外游客, 对旅游景点的翻译也成为开发旅游品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景点名称从根本上来说, 就代表了一种商品的品牌名称, 对宣传景点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国外游客到达景点之前, 显然依靠景点译名来推测景点的内涵, 必须以极具特色的翻译名称来吸引他们做出购买门票的决策。 以不同的翻译方法从不同的角度翻译景点名称, 所得到的效果有所不同, 本文重点研究构建主义视角下旅游景点翻译策略, 为提高景点知名度提供有力支持。

  一、 建构主义简介

  建构主义最早是由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J.Piaget) 提出来的, 采用唯物辩证法深入研究儿童认知发展过程。 他认为儿童认知过程就是人的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过程, 也就是儿童在与其生活的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时, 逐渐建构起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知, 推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进一步发展, 直到获得对整个世界的全新的认识。[1]后来建构主义经过其他科学家不断完善, 实用范围得到扩大, 认为学习者应该发挥出主动性, 在自己原有认知事物的知识经验上, 形成新的内涵意义, 建构理解事物的认知, 将这种理论引用到旅游景点翻译方面, 从本质上来说, 其实就是中西社会文化互动过程。 利用建构主义理论翻译旅游景点名称, 显然具有中西文化包容性, 充满时代气息, 突出旅游景点鲜明特征。

  二、 国内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旅游景点名称翻译规范是“实体名称”, 显然属于长久性的“静态”公示语, 具备较强的“宣传”与“信息”两种相结合的语言功能, 符合我们的思维方式与观赏习惯, 但未必适应国外游客的文化与生活习性, 从语言结构方面分析国内旅游景点名称, 首先要满足游客记忆与翻译书写的需求, 通常采用通名与专名的结合体, 这种实体名称可以进一步细化, 分为四种名称: 通名、 专名、 属性名以及冠名等。[2]具体翻译某个旅游景点名称, 可以采用多种翻译策略, 常见的有直译、 音译、 专名与通名意译等四种方式。 由于翻译者的能力、 角度、 文化等诸多因素, 同一个旅游景点的翻译名称出现不同的词汇组合结构。

  分析国内若干公开刊物, 发现很多旅游景点名称差不多都是英文关键词的排列组合, 由于所选择的英文名词不同, 同一个旅游景点名称也不统一, 这是国内较为普遍的现象, 给国内外游客带来了诸多不便和若干错觉。 比如陕西著名景点“大唐不夜城”, 被简洁而生硬的英文名词组合成了英文译名“Great Tang All Day Mall”, 这样的翻译不仅没有达到宣传景点的效果, 反而让人觉得很别扭, 适得其反, 有损于景区本应包含的特征, 无法展现给游客一种景区的文化氛围, 更不具备现代人欣赏的角度与出发点, 体现不出地方特色与时代气息。

  三、 建构主义视角下旅游景点应坚持的翻译原则

  根据全国各旅游景点翻译名称特点, 结合每个地方公示语译标准制定方式, 构建主义视角下旅游景点应该坚持四个翻译原则。

  (一) 模糊与对等翻译原则

  模糊对等翻译原则适合那些常见的专名通名与属名、 冠名等信息量特别详细的景点。 由于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 文字意思表达差异, 旅游景点所要传达的信息差异, 具体翻译某个景点时, 不能采用一对一的词义对等进行翻译[3], 而是选择最能体现这个旅游景点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内涵的关键词, 做出准确而严谨的译文表达。 比如我国著名历史文化景点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采用模糊对等翻译策略, 表达为Qin Terracotta Warrior Museum。 第一个英文单词, 采用中文汉字拼音, 而后面两个单词, 采用中文英文词义对等模糊翻译方法, 通过关键词传递出景点特征。[4]再比如, 陕西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大雁塔北广场音乐喷泉, 采用中英文对等翻译, 所表达的含义较为清晰明了: Yanta Square Music Fountain。

  (二) 直译与意译原则

  目前国内各种旅游景点为了吸引国内外游客, 尽可能挖掘出自身具有利用价值的资源, 包括名称翻译。 对于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类旅游景点, 隐藏的巨大潜能是景点包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这种内涵早已通过很多途径传播向全世界。 比如各高等院校以及各地中小学所使用的教科书, 早已将著名景点的文化价值灌输给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游客接受历史文化景点名称, 进行探究是建立在已有认知基础之上, 采用直译和意译就容易让游客接受, 所使用词汇尽量用目标语中相对等的语义词汇, 直接采用专名和通名。 比如, “青铜器博物馆”采用英语对等词汇, 翻译成Bronze Ware Museum。 还有“大清真寺”这个名词具有悠久历史, 而英语词汇中也有相应的词汇, 直接翻译成The Great Mosque. 再比如旅游景点“大佛寺”名称, 也能直接翻译成Giant Buddha Temple。

  (三) 专名音译原则

  为了传承旅游景点历史文化, 发扬祖国文化, 部分旅游景点名称不能实行“拿来主义”, 采用专名音译方法。 而部分景点名称由于专名与冠名都已经失去了意象, 没有了原有性质, 若采用他国语言对应的词汇, 必定导致旅游景点的文化底蕴彻底失去, 因此采用专名直译方法, 比如周公 (庙) Zhougong (Temple) , 周公在我国是指特定人物, 不能用他国语言一个简单泛称来代替, 如果那样翻译, 显然失去了历史意味与现实意义。

  (四) 增译或减译原则

  为了使语言表达具有较强的准确性, 部分旅游景点名称应该减掉不必要的修辞成分, 或增加适当的功能性通名, 适合翻译语言成分组合方式, 才能有效迎合国外游客的欣赏心态与欣赏角度。 比如“大唐西市”这个名称中的“大”, 在汉语中明显属于修辞成分, 没有实际的规模大小含义, 翻译成英语省掉“大”: “ Tang West Market”。

  四、 建构主义视角下旅游景点翻译策略

  由于中外文化差异与语言特征差异, 从建构主义视角进行旅游景点翻译, 通常采用以下四个方面的策略: 优化处理中外文化差异、 进行思维方式有效转换、 传递市场所需信息、 改善语步结构。

  (一) 优化处理中外文化差异

  建构主义视角下进行旅游景点翻译首先要优化处理中外文化差异问题。 各国文化背景不同, 所使用的旅游文本题材规约也不同, 翻译时必须要熟悉两个国家文本题材规约, 灵活转换双方语言。 尤其是包含特定文化背景具有特定事件背景的词语与句子, 更需要慎重选择对应词句, 免得产生认知误会。 这样才能保持文章原有的特色与魅力, 获得国外游客较高的认同感, 激发其参观欲望与兴趣, 达到旅游宣传的最佳效果。 在此重点介绍两种有效处理中外文化差异的方法: 一种是特色文化名词类比法, 另一种是难度较高的语步文化信息释义法。

  翻译旅游景点遇到一些国外游客难以理解的内容, 最好采用特色文化名词类比法, 找到西方文化中差不多的事件或者人物等对应的内容, 用于景点介绍, 以此有效传递汉语文化信息, 化解外国游客理解难度, 增加其对国内景点的印象, 从认知源头上产生一种亲近感。[5]比如介绍旅游景点包含了著名历史事件、 名人名言、 传统典故等, 如果采用直译法, 就会导致国外游客一头雾水, 应该找到西方文化类似的人物事件进行补充说明, 启发游客获得认同感, 接受景点文化, 有心观赏景色。 比如这一句: (苏州) 境内河流湖泊密布, 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 是著名的江南水乡。 对应的英文是: With so many rivers and lakes in it and Beijing-Hangzhou Grand Canal through it, Suzhou is renowned as “Venice of China”.[6]

  介绍旅游景点不应按照原文逐字逐句逐段进行翻译, 而应根据原文梗概按照翻译者自己的意思, 重新用英文表达出来, 这就是语步文化信息释义法。 我国很多旅游景点介绍为了向国内游客宣传优势, 在文章中采用了大量华丽辞藻与精彩排比结构, 而这些冗余成分, 翻译成英文, 十分为难, 如果一一对应翻译, 必定造成更多的英语语言障碍、 更多的文化差异误解, 只有减少冗余的华丽辞藻, 变成简洁明了的语言, 准确传递景点实质信息, 才能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

  (二) 进行思维方式有效转换

  中外游客参观同样的旅游景点, 所得感受往往区别较大, 其中原因有多种, 根本原因是二者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 人生处世观念有别, 所知历史背景存在差异, 所信奉的哲学信仰不同, 导致二者思维方式不同。 旅游景点的翻译的实质是科学转化两种思维方式, 将本国景点信息, 依据国外游客的思维方式, 遵从国外语言的行文习惯, 准确而巧妙地表达出来, 达到宣传信息吸引游客的最终目的。

  第一种方法是意象思维转换。 我国几千年来受到儒、 道等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 善于具象思维, 经常在说明问题与描述某件事物时, 采用浅显易懂的比喻法及直观形象说明。 语言表达方面, 也善于利用具体形象词语表达事物概念。 而英语民族长期以来接受古罗马传统文化与古希腊文化的熏陶, 善于抽象思维, 说话过程中往往使用介词和抽象名词, 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这样导致汉语与英语翻译很难实现意与象之间的一一对应, 需要转换处理, 进行再创造, 才能实现译文的表达习惯效果。 比如: “十渡景区, 谷壁峭立, 峰林叠翠, 石美潭深, 景致幽胜。 ”翻译为: “The area is full of steep mountains and cliffs, green peaks and forest, beautiful rocks and deep pools.”少了几分具象, 变成一种简洁的客观描述。

  第二种方法是逻辑思维转换。 由于汉语中存在大量多义字、 歧义句, 而衔接手段没有英语那么多, 形象变化也较少, 很多旅游景点介绍语句国内游客比较容易懂, 而对国外游客来说无法理解。 必须深刻理解原文, 找到其中字词句段的内在逻辑关系, 进行恰当的逻辑思维转换, 使译文符合英语在的逻辑关系, 向国外游客宣传旅游景点正确信息, 创造最佳经济效益。

  (三) 传递市场所需信息

  旅游景点介绍类文章, 重在传递有效信息, 唤醒游客的欲望, 而我国宣传旅游景点文章往往不仅向游客传递实质信息, 更要做大量精美的修饰, 而这些修饰成分翻译成英文, 未必就是国外游客所能接受的。 由于彼此文化背景不同, 很多我们认为诱人的词语与典故, 对外国游客来说不知所云, 翻译时需要进行必要的信息取舍。[7] 删除冗余的文化负载信息与增加必要的历史文化背景信息是有效传递信息的两种方式。 原文中包含的主观情感成分与传统审美观等, 应该删除, 免得游客读不懂而产生误解。 国外游客对中国历史文化不够了解, 我们耳熟能详的神话、 唐诗宋词以及每个朝代宗教野史等, 几乎闻所未闻, 如果进行简单粗略翻译, 必定会让国外游客不知所云, 显然缺少实际意义, 对此应该进行文化差异处理。

  两种语言的互译不是字对字的解释, 而是将国外游客想要知道的信息尽可能地呈现出来, 尤其是对观赏所必需的信息要进行补充性的解释。 比如语步中介绍的历史事件, 应该补充该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 地点, 人物的身份、 生卒年代以及所做重大贡献等内容, 让国外游客对旅游景点及其重要历史事件有个完整的认识。 一般情况下, 时间、 地点、 人名直接翻译, 介绍某个历史事件, 需要结合国外游客的思维方式、 情感需求以及生活环境, 选择英文相应的词组与句子, 翻译出国外游客乐于接受的语句。 这样游客才能主动前往旅游景点参观, 并能在参观过程中获得真实感受, 之后也会主动宣传景点, 扩大景点知名度。

  (四) 改善语步结构

  旅游景点介绍类翻译要适应国外游客的语言习惯, 就要在保持原有文章整体结构的基础上, 适当调整原文内容, 采用合理的译文段落结构, 也可以改善语步结构, 直至译文完全符合目标语的习惯表达要求。

  改善语步结构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种: 改写句子结构与改写语篇结构。 汉语介绍旅游景点, 往往采用大量修饰语, 引经据典, 成语与词组一连串, 句式结构简单, 包含大量信息, 写成扣人心弦的精美散文。 翻译成英文, 其中的成语或词组难以对应英文词汇, 只能根据英语形合原则, 找到模糊对等的词组, 调整原文语句结构, 重新组合成精美的英文篇章, 使之符合国外游客阅读习惯, 激发其观赏欲望。 这是改变原文句子结构的方法。 另一种是改写语篇结构方法。 不同体裁的旅游景点文本所使用的语步结构不同, 翻译之后所使用的文本结构也不一定相同, 需要将原文的语步进行调整, 以适合英文的体裁规约, 而原文的语步信息与宣传内容依旧不变。 对多余的信息可以适当删除, 以最简洁最优美的篇章吸引外国游客。

  从建构主义角度翻译现代旅游景点信息, 重在打造景点品牌, 突显旅游景点的特征, 迎合游客欲望, 满足其观光目的, 提高景点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实现品牌再创造, 赋予景点更新更强大的生命力, 确保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建构主义视角下旅游景点翻译原则及策略,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相比传统方法要好很多。 建构主义视角下旅游景点翻译的四点策略, 能够有效消除英汉语之间的文化误会, 化解具体词句翻译难处, 巧妙安排文章结构, 增强国外游客对中国景点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 邹莹.皮亚杰与维果斯基的建构主义比较[J].外语学刊, 2009 (5) :117-120.
  [2] 孙益春.浅谈西湖景点名称的翻译[J].中国科技信息, 2007 (11) :297-298.
  [3] 张慧.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模糊对等原则研析[J].商业时代, 2010 (26) :144-145.


用户搜索

疯狂英语 英语语法 新概念英语 走遍美国 四级听力 英语音标 英语入门 发音 美语 四级 新东方 七年级 赖世雄 zero是什么意思巴彦淖尔市芳和园英语学习交流群

  • 频道推荐
  • |
  • 全站推荐
  • 推荐下载
  • 网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