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误区一:到西方国家留学就一定比去东南亚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更具优势。
虽然,大多数西方国家(如美、英、澳、纽西兰等国)无论在教育还是科技领域都处在世界领先地位,但其他国家也有自己的优势。
如最近马来西亚学院推出的双联课程和“3+0”课程(指三年全在马来西亚就读,就可以获取上述西方国家的大学学士学位),在国际教育市场上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也是值得向中等以上收入家庭的学生推荐的。它的优点是,学费和生活费只是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而取得的文凭是和西方国家颁发的一样的。
误区二:综合排名是择校唯一标准
国外学校的排名分为综合排名和专业排名。综合排名一般涵盖学校的历史、理念、图书馆的藏书量、硬件设施的数量和质量等等,是一个综合考量。
因此专家建议:出国留学生择校时,可重点看专业排名,因为专业排名更体现学校某一专业领域的教研实力、就业率等情况,对学生选校选专业更具实际意义。
而在选择学校的顺序上最好不要先定国家和学校排名,而要根据专业排名来确定国家,然后定学校。
误区三:社区大学一定升读名校
在两年制社区大学学习的学生,如果准备转入四年制综合大学继续学习,GPA须保持2.0以上,才有资格申请四年制大学。
对于那些成绩差的学生来说,也有可能面临没有四年制大学愿意接收其转学的尴尬境地。
此外,由于社区大学限于经费水平和办学实力,学生在校期间一般不容易获得系统的学术研究训练,而只是以通识教育为主,因此学生研究机会较少。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留学生所选择的社区大学跟哪些大学有挂钩协议,社区大学的学分是不能转入所有大学,一个地区的社区大学是否被另一个地区的大学承认等问题,都需要和大学进行确认才能知道。
误区四:免语言成绩入读名校
一般澳大利亚的院校会针对学生无语言成绩或成绩不达标的情况,会给学生安排一定时间的语言学习;而美国、加拿大的一些院校则提供双录取或有条件录取,即语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两个录取,学生结束语言学习并达标后再进入专业课学习。
虽然免语言成绩可以入读一些国外院校,但不建议学生不做任何语言准备或在无语言成绩情况下申请院校。
例如澳大利亚的院校申请,不管学校要不要求语言成绩,留学专家都建议学生都去考个雅思成绩出来,这样学生在申请院校的时候,就算雅思成绩不达标,学校可以根据这个成绩知道你的英文水平,从而合理安排语言学习的时间,而如果没有语言成绩,那录取的成功率可能会受到影响。
误区五:学分越快修完越好
通常留学专家不建议出国留学生通过多修学分的方式达到提前毕业的目的,如果不是学习能力特别强、特别拔尖的学生,想通过多修学分的形式来提前毕业,是非常困难的。
学生必须要先参加专业课程的学习才能去参加考试,而要参加课程,有时是无法分身去同时参加不同学分的课程的。
同时如果一味为了追求多修学分尽快毕业,到头来可能适得其反,无法兼顾而造成挂科。
误区六:获得留学签证,就等于能在国外半工半读。
事实是,只有极少数国家(如澳大利亚、纽西兰)规定某些学生签证每周可以工作15-20小时,详细规定在学生签证上有说明。
有些国家是严禁学生做兼职的(如英国等),有些国家则要求学生到达该国后必须向有关部门申请后才可以工作(如美国等)。